評分虛擬病人
專家評分者
- 角色設定符合度:
- 虛擬民眾的言行符合符合預先設定的個案背景與特質的程度。
- 對話相關性與連貫性:
- 虛擬民眾的回應符合對話主題,且對同一主題、事件或概念,可提供前後一致、符合邏輯之說明或看法的程度
- 情感表現與真實性:
- 在與虛擬民眾在對話的表現符合情境並讓人感到逼真的程度
- 應變彈性:
- 虛擬民眾能在不違反角色設定的前提下靈活應對未在事先設定的腳本中的問題
- 教學有效性:
- 與虛擬民眾對話具有練習價值,能達到訓練的目標的程度
使用者評分表
- 對話相關性與連貫性:
- 虛擬民眾的回應符合對話主題,且對同一主題、事件或概念,可提供前後一致、符合邏輯之說明或看法的程度
- 情感表現與真實性:
- 在與虛擬民眾在對話的表現符合情境並讓人感到逼真的程度
- 教學有效性:
- 與虛擬民眾對話具有練習價值,能達到訓練的目標的程度
- 互動投入度:
- 整體滿意度
評分考官
- 完整性
- 正確性
- 對治療師展現的具體行為之描述是否與逐字稿相符。
- 回饋是否符合 GKCSAF 標準。
- 所提出的建議是否對應待改進的行為(而不是模糊、無關或錯誤對焦)。
- 可操作性
- 建議是否包含明確行動步驟。
- 是否考量臨床情境之可行性。
- 是否可於短期內實踐並觀察成效。
Neary 等人 (2025)
- Fidelity(忠實度)
- 是否使用開放式問題探索病患的處境、環境、障礙、喜好等?
- 是否不只是給予資訊,而是提供具體策略、建議,協助病患實際應用?
- 提出的策略是否根據實證行為改變技巧(Behavior Change Techniques)?
- 資訊是否以病患能實際執行的方式呈現,符合行為科學理論?
- Accuracy(正確性)
- 所提供的資訊是否正確(科學上、臨床上皆準確、最新、可靠)?
- 是否正確理解病患的問題並給出適切回應?
- 若有引用外部來源(如醫學機構或指引),其內容是否有效?
- 是否遵守系統設定的回應指令?
- 資訊是否與治療建議與最佳實務一致?
- Safety(安全性)
- 是否能辨識出潛在的身心風險?
- 是否對潛在風險做出適當回應?
- 是否會在需要時鼓勵病患諮詢專業醫療人員?
- 是否僅限討論健康相關主題,若對話偏離是否能引導回主題?
- 所提供的建議或資訊是否安全、合宜?
- Tone(語氣)
- 是否以同理、親切、支持、合作、安撫的方式溝通?
- 是否避免帶有評價、污名化、偏見、指責的語氣?
- 是否採用合作式語氣,共同尋找策略?
- 是否鼓勵病患擁有自主權與選擇權?
- 語言是否清晰、適中(避免過於艱澀或太過簡化)?
- 是否使用合宜、不冒犯人的措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