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序順不一定影閱響讀

多年以前,在PTT上出現一篇以《漢字的序順不一定影閱響讀》為標題的文章,許多人看了多次才發現原來標題許多地方錯了,但如果不仔細注意的話仍然能夠讀懂標題,並自動忽略錯誤。這個特殊的現象一時之間引起了許多人的好奇與討論。

會造成這個特殊現象的原因,來自於人類認知系統特殊的運作方式。

人是主動地處理外界資訊,而非被動接收

人類在處理外在刺激時是雙向處理而非單向。意思是人類在接收外在刺激時,並非單純被動地接收刺激,再經由大腦解讀接受到的刺激是什麼。相反地,人們會按照過去經驗,先預期在目前的情況下可能會接收到什麼刺激,以加速刺激的處理,也讓這個處理的歷程更省力。

對大多數的成年中文使用者而言,每一個文字的辨識都是相當地自動化的。當有「序」、「順」出現時單字都被很快地辨識出來,而按照經驗,我們預期看到包含這兩個字的詞應該就是「順序」;而接在「漢字的順序不一定」後面這四個字「影」、「閱」、「響」、「讀」,應該就是「影響」以及「閱讀」。

但由於這種主動預期的機制是透過經驗形塑的,所以對於對於中文的閱讀沒有那麼多經驗的人而言(例如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或是正在學中文的外國人而言),《漢字的序順不一定影閱響讀》就不會那麼自動地讀成《漢字的順序不一定影響閱讀》。

漢字的順序真的不影響閱讀?

人們對於外在刺激的處理包含著主動腦補的成份,漢字的順序就真的不影響閱讀了嗎?就雙字詞的辨識或理解上,或許不小心寫錯字的順序造成的影響真的不大。但當我們把尺度從字放大到句子,或是段落時,文字出現的順序影響就很大了。

出現在前面的句子,會影響著讀者對於接下來可能出現的句子的預期。如果接下來出現的句子符合讀者的預期,那麼讀者便能很輕易地跟上作者的思路;相反的,如果接下來出現的句子不符合讀者的預期,那麼讀者就得要花心力才可能理解。

要如何引導讀者一步步循著作者的思路前進,正是學術寫作主要訓練的能力之一。

漢字的順序對於問卷題目設計的影響

近來設計使用大型語言模型AI(例如ChatGPT)的使用需求與經驗問卷(以下簡稱QUIC),有一個漢字的順序造成重大影響的例子。在這個例子中,才短短幾個字,先出現的字詞所造成的印象太強烈,就引響了讀者對整句文字的理解。

在ChatGPT常見的功能當中,我們將其中一項功能的名稱取作「學習特定知識/概念,或尋求答案/建議」。在我們的原來的想法當中,將利用 ChatGPT 查詢資料、請ChatGPT解釋特定知識概念或提供學習資源、請ChatGPT協助進行自我測驗這些功能包含在一起。簡單來說,就是將ChatGPT當作 Google 或是一個老師來找各種資料或知識。

但是在經過幾位專家的訪談之後,卻發現專家們只瞭解到將 ChatGPT 當老師這部份的功能,而完全忽略了將其當作 Google 的功能。原因竟然是因為在看到「學習特定知識/概念」後,大部份的人就已經產生了老師的印象,而將後面「尋求答案/建議」忽略了。在進一步的訪談之後我們更發現,將 ChatGPT 當作 Google 來使用的情況還遠比當作老師來使用的情況還要普遍。

我們於是將這個功能改為「尋求資訊、建議或知識」。以提升當作 Google 的印象,較符合一般人常見使用情況,但同時也保留將 ChatGPT 當作老師來學習知識的功能。